圣何塞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进步还是倒退这个西方大国骚操作的背后有何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308激光 https://news.39.net/bjzkhbzy/180106/5982478.html

最近,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英国,开始试行并推动目前全球最大规模的“四天工作制”。

根据英媒的报道,这个所谓的“四天工作制”的具体模式按照“:80:”执行,意思是工资和产出不变,工作时长砍到原来的80%。

按照规划,来自各行各业的多名员工参与了这项试验,为期半年,然后视实验结果再全国普及。

其实,第一个试行“四天工作制”的不是英国而是冰岛。从年开始,冰岛就开始了每周工作四天的试验,一直到年才结束。

参与者表示,自从每周工作时间从40个小时缩短至35小时,各种生理和心理不适都减少了,脸上的笑容变多了,下班了有更多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或者处理家务,幸福指数直线上升。

截至目前,大约有86%的冰岛打工人与雇主签署了一周工作四天的劳动合同,除了一些不能停工的单位,冰岛几乎实现了“全民一周三休”。

看到冰岛的打工人如此快乐,雇主也没啥抱怨,其它国家也开始心动了。

比如西班牙的左翼政党就开始积极推动西班牙政府开始试行“四天工作制”,却遭到了大部分西班牙企业主的反对。

除了欧洲国家,亚洲的日本也开始推动全国性的“四天工作制”,只不过日本政府并没有强制推动而是鼓励员工和雇主“自主选择”。

年10月,日本瑞穗集团就宣布,员工可自由选择每周休息几天,上限是4天。但休息时间越长,拿到的工资就越少。双休的工资不变,三休的工资变为原来的80%,四休的工资则降到60%。

这个方案并没有让雇主有多少损失,相反给了企业灵活降薪甚至裁员的空间。联系当时刚处于第一波新冠疫情爆发高峰期的情况,这也是企业变相应对人员因病无法上班的应对之策。

看到部分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打工人正在试行“四天工作制”,身为被企业家称是“福报”的中国打工人默默流下了羡慕的泪水。

恐怕很多人看到这个信息,又开始抱怨和羡慕嫉妒恨了吧?毕竟,作为打工人谁都想干最少的活拿更多的工资。

那么问题来了,“四天工作制”适合在全世界大面积推广吗?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打工人才能体验到“四天工作制”?这背后又会暗藏什么玄机呢?

1.当前“四天工作制”背后暗藏的玄机

为了宣传和鼓励推动“四天工作制”,英媒在报道中称,此制度表明每周工作4天可以有效提高生产率和幸福感,有利于雇主征聘和留住工作人员,保证企业的正常高效运营。

截止到年9月20日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参与到“四天工作制”的70多家英国企业当中,有78%的领导者表示实现了“顺利过渡”,表明“四天工作制”是基本有效的。

但是吧,英国媒体只列出了“四天工作制”积极的一面,却忽略或者说回避了其一个无法避免的逻辑死循环:员工从一周五天改为一天,一开始当然激情满满,干劲十足,劳动效率不降反升,可时间久了就不一定了;当大家都适应一周只工作四天的制度以后,习惯性的上班摸鱼是不是又回来了?然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又开始下降,恢复到之前的水平。如果不考虑其它外界因素影响的情况下,是不是要推动“三天工作制”才能让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乃至劳动效率恢复到以前的水平?

而且,这里还存在着幸存者偏差的问题,那些短期之内还没有受到新冠疫情冲击带来的劳动参与率明显下降,没有出现明显劳动力缺口的企业和岗位才有条件试行“四天工作制”。

否则,如果是之前文章提到了类似于英国交通运输系统内员工遇到的情况,人少活多工作压力大,分分钟暴走。

要是在这样的行业和工作岗位推动执行“四天工作制”,要么将面临系统性的全面崩盘,要么是雇主只能再雇佣更多的人员来填补劳动力缺口,忍受不断上涨的劳动力成本,直到利润消失甚至亏损运营不下去为止。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可以试行“四天工作制”的企业和岗位,一定是出现了产能过剩或者产能与市场需求刚好匹配,市场增长面临长期停滞的局面。

雇主在不能降薪或者裁员,增加失业人口的情况下,那就通过给员工放假的方式来维持企业的运营,这样既不会增加额外的生产成本又保证了员工的收入不会大幅减少造成员工流失,无法经营下去的局面。

可以说,这是英国的资本家在面临经济危机和衰退情况下的无奈之举。一旦未来英国经济开始全面复苏,市场回暖,企业订单大幅增加,那么看起来很美好的“四天工作制”也会寿终正寝或者名存实亡,让员工恢复到一周工作五天甚至更多加班的状态。

就目前来说,英国乃至大多数西方国家普通家庭的财务状况都不容乐观,我们从年圣诞节的各类商品订单量也可以倒推欧美消费市场低迷的现状。

根据英国人自己做的调查显示,受访的消费者当中,有60%的受访者表示在圣诞季购物当中,会把“物美价廉”当作挑选商品的第一选项,甚至还有23%的受访者表示,因为经济拮据,今年将“不会购买任何圣诞礼物”,只会购买日常生活必需品。

这是一个信号,表明市场需求正在减少,如果此时企业再大规模裁员,那么随之而来的就是经典的生产过剩与市场有效需求不足之间的矛盾,大萧条很可能卷土重来!

吃一堑长一智的资本家们,现在也不敢随意裁员,更没有必要再激化社会矛盾了,“四天工作制”正是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诞生的产物。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到“四天工作制”背后暗藏的玄机了。

英国希望通过“四天工作制”的方式来降低生产效率,规避产能过剩可能导致的高失业率的风险,间接保证市场需求,同时通过保证市场的稳定供给来避免或延缓滞胀危机的到来。

那么,英国通过这种方式来应对严峻经济形势的做法能普及推广开来吗?

这恐怕很难做到,甚至“四天工作制”也不一定在英国就能取得成功。

我们先来看英国的经济结构。现在的英国早就从之前的工业立国,制造业强国转型为了以高端服务业为主的去工业化经济形态。

目前,服务业占英国GDP总量的75%,而以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只占到经济总量的23%。

看到这样的经济结构,我们就应该明白,在这样一个以各类消费为主要经济驱动力的经济体,以现代金融服务业为优势产业的经济体,是全球罕见的,并不具备普遍性。

作为一个贸易起家的金融强国,如今的英国依然是全球第二的国际金融中心,其金融核心区——伦敦金融城依然还是全球最大的外汇市场、最大黄金现货交易市场、最大金融衍生品交易市场、全世界第三大保险市场、全球重要的船代市场以及非贵重金属交易中心,同时还拥有全世界数量最多的银行分支机构(多达多家的跨国银行分行都齐聚于此)。

正是因为英国在全世界当中仅次于美国的金融地位,我们在人民币国际化的时候,才把伦敦设为了最大的人民币离岸交易和结算中心。

以目前的全球经济形势来看,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都严重过剩,现在以金融服务业为主的英国经济深受全球经济形势的影响,

所以,看起来很美好的“四天工作制”并不能解决当下英国所面临的危机,从根本上改变英国乃至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处境。相反,少部分被看成高级打工人的白领阶级所能体验到的“四天工作制”与大多数面临失业、收入减少、雇主恶意损害雇员合法劳动权益的劳工生存现状相比,更体现了以金融业为主的高端服务业与传统制造业、低端服务业之间的结构性失衡问题,体现出被两极分化的社会现状。

这只不过是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为了应对现在和将来更巨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努力稳住内需市场,在破碎的经济全球化环境下的自救措施。

它在客观上有利于维护无产阶级的工作权益,但在主观上还是维护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制度不在大危机来临之时陷入全面崩溃的预防性举措。

这是资本主义世界为了缓解已经激化的社会矛盾不得已采取的措施,但这种饮鸩止渴的方式无法解决劳动生产率越来越低的问题,长期来看,依然会降低本国的经济竞争力,得不偿失。

看到英国已经开始试行全球最大规模的“四天工作制”,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加拿大都紧随其后,开始讨论和研究相关工作的开展。

2.如何真正落实并普及“四天工作制”?

其实,面对英国乃至全世界都面临的危机和发展困境,真正的解决之道还是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不断促进和扩大市场需求,让市场当中的产能和有效需求互相促进,螺旋上升,让经济始终处于繁荣增长的状态。

总之,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才是王道。

在这种情况下,所有的劳动者才有可能大幅降低个体的劳动强度,享受更多更好的福利待遇,有更多的劳动收入去市场当中消费,不断改善自己的生活品质,真正做到幸福感满满。

而要做到这一点,无疑要提到这句话——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就在9月中旬,联合国下属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提前发布了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的部分内容——“全球百大科技集群排名”,其中显示中国拥有21个世界领先的科技集群,在数量上首次追平美国,并列世界第一。

当前,世界最大的五个科技集群中有四个位于东亚,分别是日本东京—横滨(第一),中国香港—深圳—广州(第二),中国北京(第三)和韩国首尔(第四)。第五个是美国的圣何塞—旧金山。

由此可见,与过去印象中大为不同的是,全世界的科技产业已经高度集中于东亚地区,而中国至少有2个科技集群排名十二级前五世界前五,奠定了中国未来成为科技强国的地位。

按照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的评判标准,其主要根据的是一个地方的专利申请活动及发表的科学论文等,那些发明家和科学学者高度聚集的地方便是一个科技集群。

在年“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中国位居第12名,在中等收入经济体中排名第一。

同年,中国申请者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量为件,连续第三年位居世界第一。

这些数据表明,中国正在成为全球国际专利申请和创新发展的领路者。

德国《焦点》周刊刊登了一篇关于中国科技进步的文章。这篇标题为《领先的高科技供应商之间的转变》,直指中国已经从“中国制造”转变成了科技含量更高的“中国智造”。

根据文章中列举的数据,年,曾经的高科技出口世界三强美日德占全球高科技出口总量的占比分别为23.3%、17.5%和10.8%。

而当时的中国,其高科技出口仅占全世界高科技出口总量的0.6%。经过多年的发展和追赶,中国在年一举超过美国,成为全世界高科技出口第一。

到了年,中国的领先优势继续扩大,早就超过了美日德之和,遥遥领先其它竞争者。

当然,也有人质疑,中国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高科技出口量,完全是因为其世界工厂的属性,中国的高科技出口本质上还是外商以及合资企业的代工厂而已,关键核心技术依然被美日德等高科技强国所掌握,没什么了不起的成就。

不可否认,这些质疑所提到的现象是真实存在的,但绝不是事情的全部。

在中国这样一个强调进口替代与国产化率的国家,我们的高科技出口,其国产化率正在逐步提高。不要以为中国企业仅仅是一个代工厂,其实很多外商以及合资企业都将生产线搬到了中国,在此过程当中,很多制造技术、工艺管理经验也被中国人所掌握,并应用到自己的国产商品里,提高整体的制造技术水平。

那些所谓的“代工厂”其实已经有相当一部分供应链企业有了部分关键零部件的生产技术水平,也通过各种创新获得了知识产权,提高了中国制造自身的竞争力。

从另一方面来说,随着对国际高科技产品市场份额的逐渐增大,竞争到越来越多的国际高科技贸易订单,也确立和加强了我们在高科技产品制造领域的产能霸权和市场垄断地位。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全世界已经依赖上了“中国智造”,这也是一种核心竞争力与技术力量的体现。

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补齐剩下的技术短板,不断向价值链的上端努力,增强我们的国际话语权,甚至参与到行业规则与标准的制定当中,牢牢锁住相关的利润空间。

当企业有了足够的利润,中国经济的竞争力和越来越高的生产力,将会成为8小时工作制乃至“四天工作制”最有利的支撑。

英国之所以敢这么做,其根源还是相关产业会产生足够多的利润,牺牲一点劳动效率,短期来看,影响不大。

现在,全世界的制造业都在不同程度的萎缩,只有中国的制造业和实体经济还是逆势增长。受俄乌战争的影响,全球的过剩资本当中,金融资本加速逃往美国,而相当一部分产业资本却义无反顾地奔向了东方,奔入了中国的怀抱。

这些资本是睿智的,全球金融实力最强,又掌握着金融霸权的美国是金融资本最佳的避风港湾,而作为生产力稳步提升,市场增长潜力依旧巨大的中国,自然成为了产业资本的最佳落脚地。

这种趋势更加确立了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甚至是工业霸主的地位。在这样的市场环境当中,技术的迭代更新与生产力的大幅增长才有可能,也只有在这样坚实的基础支撑,在未来,我们的无产阶级才比英国乃至更多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有资格享受类似于“四天工作制”等更多的福利待遇。

综上所述,因为之前的生产力优势、资本积累和特殊的经济产业结构,英国开始试行全世界打工人都羡慕的“四天工作制”。

但在分析了其背后暗藏的玄机之后,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中国乃至更多的国家会更加稳固地推动并确立更多、更好的工作制度,来回馈为了国家发展做出贡献的无产阶级们。

为了达成这个看起来还比较遥远的目标,大家一起奋斗吧。

匹夫老牛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