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何塞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追风筝的人痛苦的阿富汗,我能理解它, [复制链接]

1#

(胡塞尼)

8月15日,阿富汗*局发生重大变革,社会一片混乱。

在那个国度里,有平民扒飞机,想借此离开阿富汗,还没飞出去就掉下来。

阿富汗作家,《追风筝的人》的作者胡塞尼发文说:

“世界不能也不可忘记阿富汗。四十年来一直寻求和平的人不可以被抛弃。世界必须与阿富汗平民,尤其是妇女和女孩,站在一起,采取必要措施去迫使塔利班尊重他们的基本人权。”

(胡塞尼在Facebook的长文)

8月17日,胡塞尼接受英国广播公司(BBC)的采访,痛批拜登没有对阿富汗人民表现出同情。

胡塞尼虽然移民美国,但是他写作的背景始终围绕着阿富汗,无论是《追风筝的人》,还是《灿烂千阳》,都是从阿富汗的泥土里生长出来的,他说:“立志拂去蒙在阿富汗普通民众面孔的尘灰,将背后灵*的悸动展示给世人。”

但我们最熟悉的,还是《追风筝的人》。

(胡塞尼与《追风筝的人》)

01

年,已经移民美国的胡塞尼,做了一个内科医生。

那年春天,他在家里看报纸,看到一则关于他的故土阿富汗的消息:“塔利班禁止阿富汗人放风筝”,这条消息很奇怪,禁止的理由也很奇怪,说放风筝违背了伊斯兰精神。

胡塞尼看了觉得不可思议,小时候,他在阿富汗长大,他最喜欢的就是每年的风筝节,人们进行“风筝比赛”,他和伙伴还活得了冠*,由此得到父亲的赞赏。

而且这个习俗,在阿富汗已经有悠久的历史,每年初春,都会有盛大的风筝节,斗风筝时,人人都是平等的。没有贫富差距,富人和穷人可以一较高下;没有等级之分,官员和贫民可以一争高低;没有种族歧视,不同种族的人,可以在同一片赛场上共同角逐。

风筝是平等、自由、美好的象征,追风筝的人,所追的就是属于自己的自由、平等和荣耀。

一条禁止放风筝的新闻,让胡塞尼想到了很多往事,想到了幼年时的阿富汗,想到了那些曾经犯下的错,他动笔写下了一个故事,就是《追风筝的人》的雏形,后来又经加工,才出版。

《追风筝的人》自年出版,就畅销全球超过了万册,直到今天,依旧有无数人为之感动。

哈桑的真诚的感情超越了种族和世俗,阿米尔多年以后的救赎,让我们明白,爱是阻挡不住的,哪怕困难重重,但只要你愿意,随时都可以爱,无论曾经如何,都有一条让我们重新成为好人的路。

(胡塞尼)

02

阿米尔是一位富家少爷,生他的时候,母亲失血过多去世,父亲是当地有名的善人,父亲对阿米尔要求很严格,希望他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但阿米尔性格懦弱,身体瘦弱,胆小怕事,完全没有父亲的勇武有力,相反,他总是需要哈桑的保护。

哈桑比阿米尔小一岁,他是仆人阿里的儿子,尽管阿里和阿米尔的父亲是一起长大的兄弟,但是他依旧是一个仆人,作为仆人的儿子,哈桑难改仆人的命,尽管他和阿米尔有着同一个乳母。

哈桑和阿米尔亲如兄弟,他把阿米尔当做最重要的人,全心全意呵护他,爱他,保护他,但是在阿米尔心里,他和哈桑,毕竟是不一样的人。

阿米尔住在豪华的房间里,而哈桑则住在狭窄黑暗的小屋里,阿米尔上课学习,哈桑洗衣擦地,阿米尔早上起来,哈桑已经为他准备了早餐。

每当父亲说叫哈桑一起出去玩的时候,阿米尔就谎称哈桑有事去不了,每当父亲赞赏哈桑的时候,阿米尔就心中不平衡。

由于心中的不平衡,阿米尔开始报复哈桑。

哈桑喜欢听阿米尔讲故事,无论是阿米尔自己杜撰的还是书上的,可是每次遇到不理解的字眼,没读过书的哈桑就问阿米尔,可阿米尔不仅不帮助哈桑,还嘲笑他无知。

但是无论怎样,哈桑总没有忘记一件事,那就是爱阿米尔,当阿米尔遇到危险的时候,哈桑挺身而出保护他,当阿米尔需要的时候,哈桑总是在他身边。

阿米尔问哈桑,你什么都愿意为我做,那我叫你啃地上的烂泥,你愿意吗?

哈桑说,我愿意。

但他也问阿米尔,“你会忍心让我这么做吗?”

阿米尔沉默了。

阿米尔的刁难和为难,是因为他觉得父亲对哈桑的赞赏超过了自己,他心里不平衡,觉得哈桑只是一个仆人,而自己才是少爷,父亲凭什么对哈桑如此好?

爱有时候可以消融恨,但是恨也可以蒙蔽爱。

03

年,阿富汗举办了一次规模最大的风筝大赛,阿米尔决心要拿到冠*,在斗风筝的时候,阿米尔割断了对手的风筝,成为斗风筝的英雄。

但是这还不够,风筝大赛最大的奖励莫过于追到最后掉落的那只风筝。

哈桑是优秀的追风筝的人,总是能够最快、最准确地追到掉落的风筝。

当阿米尔割断最后一个风筝的时候,哈桑奔跑着为他追风筝,他对阿米尔说:

“为你,千千万万遍”。

哈桑果然追到了,可是在回来的途中,他遇到了阿米尔曾经的“仇人”阿塞夫,在那条死胡同里,哈桑守护着那只风筝,像一个猎人守着他的猎物,可是阿塞夫想要那只风筝。

哈桑虽然恐惧,但是他还是拒绝了,因为这只风筝他要带回去给阿米尔少爷。

最后,哈桑双拳不敌四手,他被阿塞夫强暴了。

而这一切,阿米尔都看在眼里,可是因为懦弱,胆小,他没有阻止这一切的发生。

当哈桑衣服开裂、占满泥土、双腿摇晃滴下血滴拿着风筝来到阿米尔身边的时候,阿米尔假装不知道哈桑发生的一切,接过风筝,接受了荣誉。

可是,他的心里,始终有一个叫做“愧疚”的东西在折磨他,哈桑一如既往,让他觉得“纯洁得要死,跟他在一起,你永远觉得自己是个骗子”。

阿米尔请求父亲将哈桑父子赶出去,可是父亲没有答应。

最终,在魔*的驱使下,阿米尔做了一件可耻的事情,他把昂贵的手表和大量现金放在哈桑的床上,陷害他偷东西,将哈桑赶出家门。

哈桑没有辩解,因为他知道,这东西是阿米尔放的,如果他辩解,阿米尔就会成为一个卑鄙的人,哈桑承认是他偷的东西,再一次为他的阿米尔承受了责任。

你的人生里,谁愿意为你这样千千万万遍?

你所认识的人里,你又愿意为谁做到这种程度呢?

哈桑做到了他说的“为你,千千万万遍”,而阿米尔,却由于他心中的“愧疚”和“不平衡”,赶走了哈桑。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想,哈桑这么做太不值得了,阿米尔根本就没有把他当朋友,可是我要说的是,爱如果是权衡利弊之后再去爱,那还是爱吗?我们爱一个人,如果是因为他能给我们带来更好的物质条件,那还是爱吗?

如果朋友之间,你爱他是因为能得到足够多的回报,那还是真正的爱吗?

(电影《追风筝的人》剧照)

04

年,苏联在阿富汗发动了三次*变失败后,苏联入侵阿富汗,此后长达10年的时间里,阿富汗大约有万人死于战火,万人逃离阿富汗,成为难民。

这数百万的难民里,有一个就是胡塞尼。

胡塞尼一家,在战争中也是受到毁灭性的打击,因此不得不申请*治避难,移民美国。

15岁的胡塞尼进入加州圣何塞的一所高中就读,不会说英语,完全被无视,“走在校园里也是隐形人”。

他那曾是外交官的父亲做了驾校教练,而他曾是学校副校长的母亲做了快餐店的服务员,每天值夜班,阿富汗美好的记忆成为过往。

他们一切,都在美国重新开始。

故事里的阿米尔一家,也是这个时候被迫离开阿富汗,在美国重新开始,上大学、打工、和美国姑娘结婚,又成了作家,这一切好像并没有太多意外。

年,阿米尔出版了第一本小说,而哈桑,这个时候正在为阿米尔管理阿富汗的房子。

在阿米尔离开阿富汗之后的事情,父亲的朋友拉辛汉帮助他们看守阿富汗的房子,拉辛汉一个人无法照料,就去找了哈桑一起管理。

最初哈桑是拒绝的,那时候的哈桑,已经娶妻了,可是在听到阿米尔父亲过世的消息后,哈桑先是嚎啕大哭,而后又抹了一夜的泪,第二天,便决定再次回到阿米尔家。

后来,哈桑有了自己的儿子索拉博。

年,塔利班占领了阿米尔家的房子,还因为种族歧视,以霸占房子为由,当街枪毙了哈桑及其妻子。索拉博被送进了孤儿院。

不管曾经阿米尔对哈桑做过什么,陷害他,赶走他,他最后都放下了,回去为阿米尔守着房子,守着他们共同的记忆。

他给阿米尔留下的一封信里说:

我梦到安拉会带领我们过好日子;我梦到我的儿子长大成人,成为一个好人,一个自由的人,一个重要的人;我梦到花儿再次在喀布尔街头盛开,音乐再次在茶屋响起,风筝再次在天空飞翔;我梦到有朝一日,你会回到喀布尔,重温童年时光。如果你回来,你会发现有个忠诚的老朋友在等着你。

哈桑对阿米尔的爱,超越了仇恨,甚至超越了世俗的一切,他不求阿米尔回报什么,甚至不求他知道自己做的一切,他爱阿米尔,所以他愿意去做。

到了这里,真正的爱就表现出来了,那是一种无条件的付出和关心。

(电影《追风筝的人》剧照)

05

年6月,阿米尔接到了拉辛汉的电话,拉辛汉是父亲生前的朋友,也是阿米尔小时候很喜欢的人,他能成为一个作家,少不了拉辛汉的鼓励。

此时的拉辛汉,身患绝症,已经命不久矣。

拉辛汉让阿米尔回巴基斯坦,因为那里有让阿米尔再次成为好人的路。

将近二十年后,阿米尔再次回到祖国阿富汗,见到了久别的拉辛汉,他们谈论塔利班,拉辛汉说:他们不会把你当人看。

阿米尔劝拉辛汉去美国,但拉辛汉拒绝了,他说:“我知道美国给你灌输了乐观的性子,这也是她了不起的地方。

我们是忧郁的民族,我们阿富汗人,对吧?我们总是陷在悲伤和自恋中。我们在失败、灾难面前屈服,将这些当成生活的实质,甚至视为必须。

我们总是说,生活会继续的。但我在这里,没有向命运投降。”

拉辛汉已经看了不少大夫,大家给的答案都一样,他活不过那个夏天。

拉辛汉希望阿米尔能够亲自救出索拉博,这是他再次成为好人的机会。

(电影《追风筝的人》剧照)

在拉辛汉的劝说下,阿米尔知道了很多原来不知道的事情,哈桑是父亲的私生子,是阿米尔同父异母的亲弟弟,哈桑的儿子就是阿米尔的侄儿。

最终,阿米尔还是决定救索拉博。

(电影《追风筝的人》剧照)

06

在经历种种挫折和索拉博自杀的事件之后,他们回到了美国,可索拉博在经历一系列的事情之后变得自闭,不再开口说话。

一年后,阿米尔带着索拉博去放风筝,索拉博笑了,阿米尔割断了别人的风筝,他问索拉博,想不想要自己为他追风筝,索拉博点头。

阿米尔对索拉博说:“为你,千千万万遍。”然后转过身,去追逐那只风筝。

就像当年哈桑为他追风筝一样。

故事到这里结束,阿米尔的救赎也得以完成。

可是“救赎”永远留在人们心里,只要“人性的弱点”还没有消除,救赎就会一直需要。

总有人在救赎,一段历史,总是需要一些人铭记,那些苦难,那些残暴,那些人性的怯弱和卑劣,需要爱才能救赎。

“许多年过去了,人们说陈年旧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终于明白这是错的,因为往事会自行爬上来。”

但凡有良知的人,都会为自己犯下的过错感到痛苦,而无法轻易将它埋葬。

07

年,《追风筝的人》被改编成电影,然而,拍电影的时候,阿富汗已经找不到书中描写的那种和平宁静的地方,85%的场景是在中国*喀什拍摄的。

今年,塔利班再次控制了阿富汗,胡塞尼从五月开始,就对阿富汗的局势有所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